米築

評論:台灣創業悲歌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台灣近年新創事業在一年內倒閉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內倒閉,可以持續生存經營超過五年以上的創業家只有1%,等同現在想自己做老闆在五年內倒閉機率高達99%,台灣歇業率同時也是全世界之冠。

    在最新的媒體報導中,指出許多創業難以維持多數集中在門檻低的小吃生意以及高成本的餐廳,且創業平均年齡隨時間越來越低。但成功率實在微乎其微,也意味著現代人們與其冒著高風險投資開創新事業,也不願意給人請,寧可頂著老闆的光環來摸石子過河,且在這麼高歇業率的統計下,創投還是非常的流行,一點都沒有緩下的趨勢反而逐年增加。

    在專家的研究之下,發現這些新創事業為何夭折率這麼高,綜歸幾項原因:
一、缺乏市場需求:
在執行前並沒有妥善做足市場調查研究分析,貿然創業,從投入的資金與時間成本之中學習經驗與失敗過程,相對也表示年輕人對行事不夠嚴謹及過於衝動,另外也有數據顯示大部分創業在原本投資開業領域失敗後很少會在其東山再起,等同浪費不少黃金歲月及創投資金。

二、現金用盡:
缺乏在開業前對周轉資金及相關財務設限詳細的風險停損比,多數人認為開業隨即就有正收入或短期內能回本。在事實不如預期時,缺乏能持續維持營運的資金,只能選擇關門歇業。甚至也有不少創業者是以貸款方式進行創業,其間被壓縮的財務彈性更是狹窄,若沒有很審慎的財務營運概念或計畫,很容易受到無法挽救的衝擊。

三、錯誤的團隊:
合作的對象錯了,相信不少人有著同樣的經驗是,合得來的朋友不見得是合作得來的同事或工作團隊。在創業初期的團隊或股東尤為重要,往往在營運過程中有爭議或內部鬩牆,就是對公司極大的傷害,也常常發生股東意見不合說關門就關門,當然也有不少是發生在信任與責任的問題上。

四、售價與成本因素:
在訂製產品的價錢上,因為沒有投入細膩的分析以及缺乏經驗下,錯誤的售價或是不妥的成本支出,產生沒有毛利的尷尬狀況也是新創事業常見的問題。要漲價也不是,要調降成本也不是,尤其在飲食相關的行業上也花費不少的成本在控制耗材與保鮮上,同時能有效的掌控進貨成本也是需要相當的專業程度。

五、失去專注:
對自己創下的事業,可能是無法解決問題,可能是膩了,可能是因為其它因素無法繼續經營的熱情。導致對於這份事業或工作上的倦怠與無聊,就分心渙散,同時也沒有能替代的幹部來維持營運。任性的創業老闆,通常無法長時間且常態性的專注在其本業,因此讓事業暴露在高風險等待倒閉的浪潮中等著被淘汰。

    雖然創業是件好事,可以吸取很多的經驗,也從不斷的失敗挫折中學習如何成功,但在現今的社會與經濟環境中,似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並沒有那麼多的人生籌碼去東碰西撞,甚至是在價值觀與人生觀的變化中,真的能從這些失敗經驗中去有效學習嗎?在許多人創業失敗後,就會乖乖投入職場領薪水。好似意味著我做過老闆了,然後一點都不好玩,老闆比員工還累,老闆沒有想像中好賺,創業能不賠錢就很厲害了。

    其實現在是求新快速變遷的時代,創業想要去克服的問題不僅細,還很複雜,也很難僅已自己一人之力就能盡速去達成可以執行營運的階段,從市場到生產,成本到製造,行銷到廣告,企劃到包裝,財務到精算等等,是一大環需要耗費許多時間的實務課程,往往忽略其中任何一環節,就會骨牌效應般的把團隊或公司拖垮了,所以要創業前,首先必須惦惦自己的能耐與斤兩夠不夠重,有沒有可以抵抗與解決任何問題的心理準備,不然就是在這樣的洪流中被沖垮,而且這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