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升溫,改變了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在家工作」不是趨勢,而是必然。著有《從斷捨離開始,打造你的新家感》、《想住一輩子的家》、《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老屋綠改造》、《樂在原木生活》、《改造老房子》等暢銷書作家林黛羚,日前出版新書《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探討35~50歲面臨的人生轉場,如何結合興趣與專長,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成為在家工作的CEO。
面臨人生轉場 改變生活型態
「工作了一輩子,到最後卻找不到自己要的是什麼?」看似簡單的一段話,卻道出許多工作者的心聲。這幾年林黛羚觀察到,多數35~50歲這個階段的人,會面臨人生轉場的時期,有人因長年工作感到職業倦怠,或是面對職場的不友善,想要徹底改變生活的型態,在她的新書裡,訪問了各領域、在家工作的產業職人CEO,包括寵物療癒師、聊天大叔、木作職人、茶道老師、Youtuber、自宅私廚等,從創業者的分享故事,了解他們如何透過自家的空間規劃打造工作環境,並從實際經驗、商業模式提供讀者,各個創業家的經歷與觀點。
用喜歡的方式 做自己喜歡的市場
十年前,林黛羚曾在知名的雜誌社工作,當她決定離職後,先給自己一個「出書」的目標。身為生活場域觀念生產者、對市場觀察敏銳的她,每次出版的主題都很切中當時的時代趨勢,這十年來,脫離工作的體制,拋開了職場人生,成為在家工作的CEO,即便途中遇到低潮,但她不斷的嘗試與探索各種的可能性,讓每一次出版新書的主題更加多元,突破困境持續成長。
她除了出書演講外,也開展許多的斜槓領域,像是擔任評審、到府居家諮詢、撰寫專欄等,成功打開在業界的聲量與影響力,之前蔡康永也在粉絲團公開推薦她的著作《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這本書作為年度選書。
在家工作 是最好的起點
「在家工作,是最好的起點,也是節省成本、創造商業模式的方式之一。」林黛羚談到,不論是在自宅或租屋處,透過空間動線上的安排,將公、私領域區隔開來,將住家空間轉換成另一種收入來源,但特別需要留意的是,即便是在家工作,也要把門面顧好,一但有客戶來訪時,門面代表品牌的專業與形象,透過空間的重整規劃開展個人事業。
「想要在家當CEO,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哪?」她建議,可以去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或是上一些專業的課程,然後前提是,如果真的決定要離職在家工作,一定要先找到市場,以及存好預備金,至少要有三年的生活費與營運成本,絕對不能沒有經過仔細評估就先離職,甚至還有人為了創業,抵押家裡的房子,在出來創業時,失敗沒關係,但絕對不能拖累家人,建議在離職前可以趁著下班後,或是假日兼職的形式先找到商機與市場,才不會離職後反而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