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是一種術語,在代銷裡稱做一種製造買氣的活動或言行,在仲介裡稱為「做狀況」,無論如何,都是在銷售過程中很重要的手段與促銷方式,不能稱作「騙」,因為消費者並不會有任何證據去證明過程真假,因為在銷售買賣與業務領域的世界中,各行業都會有類似的情形,這種全世界都通用的手法,為何如此重要呢?
在買房過程中,大部分必須先透過廣告通路來吸引客戶上門,無論是品牌行銷或產品本身賣點,都是種最基本的銷售方式,那麼SP就是透過更強大的活動來造勢,例如看屋送禮、假日親子博覽會,或者請藝人表演等製造人潮,無論賣得好不好,只要人一多難免就會產生強購熱潮的認知。
除了造勢活動之外,SP也用於現場銷售上的喊話,透過大聲與櫃檯的問答互動,用麥克風讓整個銷售現場熱絡,甚至全場業務都要拍手齊聲恭賀,也會主動喊出促銷賣點,那麼這些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也是真、也是假,因為真的成交還是會喊,假的成交也還是會喊,無論如何,消費者都永遠不會知道SP的真假,透過這樣的造勢與氛圍,消費者才能產生購買衝動,人性即是如此,沒有人會去光顧沒人去的店家,更沒有人會想買沒人買的社區,既然如此,這樣的工作就是為了刺激消費者,「所有人」都在這樣被創造出的世界內,客觀而論,消費者只需要考慮建案有沒有真心喜歡?適不適合自己的需求,真假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如同在網路世界與新聞上時常見到的排隊名店,時不有偶的一些商品熱潮,瘋狂的打卡聖地,憑心而論,那些產品內容真的有這麼值得去排隊或轟動嗎?其實不然,見仁見智,但你卻被吸引住了,這些全都是飢餓行銷,置入性行銷,銷售手法與方式手段,當然這些全部都是SP,所以這在買賣商品世界裡,司空見慣見怪不怪。
在買房子的過程中,必然聽到今天你不決定就會被買走,到底是真是假?
當然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供給上某些自己喜歡的標的,的確是稀有,如果不決定當然會有被買走的機率存在,客觀分析,如果標的不見了,可能會影響自己在買房子上的進度與時間,當然也很有可能更貴,那麼是否會遇到條件更好更喜歡的呢?那就不一定了,很多時候在買屋經驗上面的確是過這個村沒這個店,能否把握住自己喜歡的機會也是買房子上面很重要的關鍵,果斷並非壞事。
那麼仲介的SP狀況又是甚麼呢?
時常在委託方或承購方都會有自己的堅持,仲介是從這雙方抽取服務費,當然在不足6%服務費的情況下,就必須要讓委託方降價,承購方加價,來達到滿足盡量6%的傭金原則,可是業務若老實說出實際情況,大部分並不會對事情或問題有幫助,因為所有買賣方立場都是對立的,不可能將心比心,賣方想賣高想多賺是正常的,買方想買低買便宜更是正常不過,那仲介當然不可能秉實讓你了解實際面,因為買賣雙方都想省仲介費,所以SP做狀況就是必要的手段方式,透過代表賣方來告訴買方說明一些仲介自行假設出的氛圍與狀況,也透過代表買方來告知賣方一些假設的狀況,這些假設當然包括了對方背景,資金狀況,看屋過程,歷經多少努力與關卡等,很多故事都是可以去塑造的,最終達成成交的目的,可若是誠實以對,那成交的機率可是微乎其微,透過仲介的專業,賣方才能順利出售,沒有仲介的SP,那麼消費者房子要等到運氣非常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自行成交,當然沒有這第三方的協助,買方想買到自己喜歡的物件也很難,因為價錢買方永遠都不會嫌便宜。所以這過程是種三贏方式,並非代表不實與欺騙,不信你試看看誠實出售自己的房子看看,相信多半都會碰一鼻子灰不然就是乏人問津,因為你不是專業也不是業務也不懂得買賣也沒有通路。
面對在消費行為上的各種行銷手法,平常心看待就可以了,自己是否有需求,有喜歡,能否負擔,不過就這麼簡單而已,也無須去多花精力去判斷那是真是假,因為這些從業人員都是在協助我們能順利消費,說白了就是這麼單純。(房市評論員)